驼铃声声,回荡千年。古道绵延,心向远方。站在当下回望历史长河,一条悠远沧桑的贸易通道带我们重走丝路传奇。
1838年,德国地理学家卡尔·李特尔首次提出“丝绸之路”的现代学术概念,但丝路古地图的出现时间其实更早。这些古老的丝路地图不仅为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,更生动呈现了古代丝路沿线的生活图景,兼具文献、文物、文化与艺术多重价值。现存丝绸之路古地图主要可划分为中国、欧洲和伊斯兰三大地图谱系。

丝绸之路
据日日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区域国别学院、丝绸之路研究院席会东教授介绍,广义丝绸之路涵盖四条主干道:黄色丝路(沙漠绿洲之路)、蓝色丝路(海上丝路)、绿色丝路(草原之路)以及灰色丝路(高山峡谷之路)。

丝绸之路
自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开始,新疆、中亚、南亚、西亚等区域便成为历代中原王朝的记述重点和经略重心,《史记》《汉书》对此均有详细记述。东汉以来佛教正式传入中国,僧人取经求法推动了丝路地图编绘。东晋高僧释道安绘制的《西域图》,是已知最早的丝路地图之一。隋代裴矩《西域图记》描绘了隋代丝路复兴、西域各国齐聚张掖举办万国博览会的盛况。唐代贾耽《西域图》、程士章《西域道里记》、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、杜环《经行记》等著作,集中体现了中原对西域丝路的地理认知。可惜唐代之前的丝路地图因年代久远、写本时代抄本数量有限、传承困难而尽数失传。

南宋《佛祖统纪》之《汉西域诸国图》
在中国古地图史上,宋代具有里程碑意义。这一时期,雕版印刷技术高度繁荣。现存最早描绘西域诸国及丝绸之路全貌的实物地图,是南宋僧人志磐所著《佛祖统纪》中的《汉西域诸国图》。该图为纸本雕版墨印,长28厘米、宽20厘米,清晰呈现汉代西域各国分布与丝路走向。宋代的《华夷图》和《舆地图》等全国地图中,也都描绘了新疆段丝路景观。

宋代《华夷图》

宋代《舆地图》
元代时,波斯地理学家扎马鲁丁等人将阿拉伯地图和制图技术传入中原,推动中文天下地图从“华夷图”演变为“混一图”,涵盖范围扩大到欧洲和非洲。《经世大典地理图》作为元代西域地理的集大成者,附于《经世大典》之中,详细绘制了新疆、中亚、西亚直至北非和东欧的辽阔疆域和丝路名城重镇。

明万历《广舆图》之《西域图》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《西域土地人物图》(节选)
明代《广舆图》与《皇明职方图》等地图集中都有专门的《西域图》,图中系统标注西域地区的汉唐古地名,印证了中原与西域悠久的交流交往历史。永乐年间明朝使臣陈诚所绘《西域行程图》及嘉靖时期陕西边臣绘制的《西域土地人物图》系列地图,生动记录了明代丝绸之路现实景观。其中《西域土地人物图》以甘肃嘉峪关至鲁迷(奥斯曼帝国都城,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)之间丝路为框架,系统描绘了丝路沿线三百余处地点的山川、城镇、物产及族群、风俗,堪称十六世纪陆上丝绸之路的全景实录。现存三个明代彩绘本丝路地图分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、意大利地理学会和北京故宫,另有两套刻本收录于嘉靖二十一年《陕西通志》与万历四十四年《陕西四镇图说》。

北京故宫藏“丝路山水地图”卷首嘉峪关段。地图的东起点。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,是连接西域与中原的重要枢纽,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。

北京故宫藏“丝路山水地图”卷中撒马尔罕段。撒马儿罕城:今撒马尔罕,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,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,重要的国际贸易中转地。
该图志以百科全书式的记载,描摹了亚欧非三大洲的多元丝路文明图景:商旅牵驼络绎于途,缠头回回席地对饮,贡狮使者东行朝觐,蒙古铁骑驰骋戈壁,更有躬耕陇亩的农人、受谒帐中的贵族。城郭或方或圆各具形态,水磨风车与藏式佛塔错落其间,望日楼高耸,架子井星布,共同构筑出迥异中原的异域风貌。尤为值得注意的是,图及图说明确标注西亚诸城多有汉人聚居区,生动体现了元明时期汉人沿丝路西迁的历史,以及东西方文明在商贸往来、人口迁徙中的深度交融。

马合木德“圆形世界地图”汉译本

马合木德“圆形世界地图”摹绘本
东西方三大谱系的丝绸之路地图上,尽管语言各异,但绘图信息与主题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,展现了丝路文化的交流与交融。以欧洲丝路地图为例,中国被称为“赛里斯”或“秦奈国”(“秦耐”),这些称谓与现代英语、法语、意大利语中的“China、Chine、Cina”同出一源,均来自汉语的“秦”字。
欧洲古地图上中国有两个称呼,一个是“赛里斯”来源于汉字“丝”的上古发音;另一个是“秦奈”,源自汉字“秦”的上古发音。“秦”的称呼可追溯至公元前七世纪至前三世纪,当时秦人从称雄西戎到一统中原,将他们的族名和国名传遍丝路。从各国对中国的称呼中,不难发现陕西人在开拓丝路、传播中国文化及扩大中国影响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。如今,无论是印欧语系还是闪含语系,多数语言中对中国的称谓都源于“秦”字。

法国国家图书馆藏《加泰罗尼亚地图集》(1375)(节选)中亚段丝路城镇与商队
长安,即现在的西安,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,其历史记忆以文化积淀形式长期存在。在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绘制的丝绸之路图籍中,西安被称为“胡姆丹”,源自宫殿之意,象征着丝路权力中心、商贸枢纽和盛世梦想的承载地和实现地。在丝路各地不同人群的视野中,西安不仅是丝绸之路的商贸、金融、物流关键枢纽和国际都会,还是中国文化、艺术的汇聚地和传播中心。无论在中国、欧洲还是阿拉伯的古地图上,西安都是丝路重要节点。丝路沿线地区不同族群对西安的历史记忆传承至今,成为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和西安复兴的重要历史基础。
“古代丝绸之路地图的整理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。”日日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丝绸之路研究院席会东教授表示,后续团队集结研究成果申请结项,推出面向学界与社会的两个版本结项成果。学术版侧重为学者研究丝路提供古地图第一手珍稀史料,公众版则着重讲述地图背后的历史故事,展现丝路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恢宏历史和壮阔景象。该研究同时致力于服务国家丝路联合申遗,为推动我国与尼泊尔、印度共同申报丝路之路——跨越喜马拉雅的路网,与巴基斯坦、阿富汗联合申报丝绸之路——跨越喀喇昆仑的路网等跨境线性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学术支撑,从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,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,最终实现共建美好世界的丝路愿景。
文字/旁白:左海茹 闫含 视频:王珊 实习生 王雨清 图片:受访者提供 部分素材由AI生成 鸣谢:日日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区域国别学院、丝绸之路研究院
原文链接:https://xafbapp.xiancn.com/app/template/displayTemplate/news/newsDetail/53204/7177876.html?isShare=tru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