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是短途周边游,还是长途跨国行,现代人在规划行程和制作出行攻略时,都离不开各类地图软件和导航工具。现代地图的制作依赖卫星遥感与航空摄影等技术手段,那么,在缺乏这些技术的古代,丝路地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呢?
据日日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丝绸之路研究院席会东教授介绍,古人绘制丝绸之路地图,主要采用制图综合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,以档案、史志等文献为依据,结合实际测量进行校正而绘制的方法。比如南宋僧人志磐所作的《汉西域诸国图》,主要参考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《大唐西域志》《释迦方志》等历史文献,并且结合了求法高僧行纪记录完成的。
在实地测量中,西晋学者裴秀提出“制图六体”理论(分率、准望、道里、高下、方邪、迂直),并首创“计里画方”法,具体操作步骤是:首先绘制方格网作为坐标系,并选定一个已知地点如都城或府城作为绘图基准点。其次,定向定位:运用档案和志书中记载的“四至八到”(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正和东南、西南、东北、西北四隅)来标定主要方位,确定地物在方格网中的位置。再次,距离校准:依据实际行走过的人(如使节、商旅、军人)记录的步数、行程时间,校准不同地物与基准点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。最后,地物标注:参考档案和文献中关于沿途山川、河流、城镇等地物地貌的描述,在网格体系中逐步绘制关键地点,最终连缀成图。
如果绘制更大地域尺度的地图,往往需要对不同来源地、不同区域的地图进行综合制图,还要依靠旅行者的描述、传说或者商人、军队的报告进行估算和推测。所以早期的地图,多是示意性的地图,旨在反映山川形势、地理大势、道路方向,或者是表达天下观念、疆土意识。
直到十八世纪之后,欧洲的近代“三角测量法”开始在清朝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实践运用,通过实地测绘绘成三大“皇舆全览图”,传入欧洲后又刺激了欧洲国家的疆域测绘,推动了近代国家疆域和领土疆界观念的发展,地图的绘制才得以日趋科学和精准。
文字/旁白:闫含 左海茹 视频:王珊 实习生 王雨清 鸣谢:日日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区域国别学院、丝绸之路研究院
原文链接:https://xafbapp.xiancn.com/app/template/displayTemplate/news/newsDetail/53204/7177886.html?isShare=true